“信·和”小故事 | 周裕桂:我在湾区建标杆
周裕桂
12年磨砺,华南公司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经理周裕桂与企业共成长,以独有的拼劲与韧劲,谱写出属于自己的湾区青春之歌,个人荣获深圳市优秀项目经理、广东省建筑业企业优秀项目经理,他所负责的项目获得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地、广东省建筑工程金匠奖、广东省青年文明号等荣誉,多次承办省市级质量安全观摩会。
今天,让我们一起走近中建五局2023年度十佳青年——敢打必胜的“履约尖兵”周裕桂,听他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。
扎根——到现场去解决问题
2015年,我被调入当时国内最高的装配式建筑——中海鹿丹名苑项目,担任PC铝膜工程师。项目不仅是华南公司首个装配式建筑,更是深圳市首个使用PC构件柱的工程、深圳住宅产业化全面推行的试点项目,意义重大。
然而,装配式这种“搭积木”式盖房子的新工艺,我们都是第一次接触,没有经验,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。
有一次,我负责的工作面因预制构件与现浇构件对接不够顺直,导致质量难以得到保障。一筹莫展的我,只好找到项目经理王国保说:“保哥,这个太难了,没办法解决啊!”他坚定地告诉我:“如果你想不出解决办法,那就应该回归到现场去。”随后,他拿起纸笔带着我赶到现场,逐项确认情况,带着我试验每一种可能的方案,拆解每一部分要怎么做,推演要如何改进,在尝试了多种方案后,最终决定采用塑料软垫片,解决刚性和柔性构件的对接问题,成功扫除了这个“拦路虎”。
中海鹿丹名苑项目
就在一切逐步走上正轨的时候,业主提出希望我们提前半年竣工,工期骤然紧缩,让刚被提拔为生产经理的我来了个措手不及。这时,我想起项目经理的话,回归现场。于是,我便拿起工具来到作业面,一边跟工友探讨,一边画图琢磨。有了!如果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调整外立面悬挑脚手架拆除顺序,由传统的“从上到下”拆除变为“从下往上”,园林施工就可以提前插入,将大大提高效率。最终,我们在业主的履约要求上,又提前多天完成任务。项目荣获2018年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优秀住宅小区金奖。
茁壮——要做就做到最好
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效果图
2023年,公司中标深圳新时代重大文化设施——深圳自然博物馆项目,这是公司与深圳市工务署重新开启合作的“里程碑”项目。“挑战”远不止于此,项目涉及大量曲线、弧面、异形结构,用钢量更是超2万吨。我是一个喜欢“挑战”的人,于是便主动请缨担任项目经理。
进场前,我就面临了业主严格的“任前考核”。“你太年轻了,能带好团队吗?你有工务署项目建设经验吗?这个项目前期桩基础单位在署里质量、安全评估都是数一数二,你们能做得到吗.....”面试会上,业主管理团队带着质疑的连番发问,让原本做了充分准备的我,冒出一身汗。可既然来了,再难都要坚持到底,并且力争做到最好,我暗下决心,一定要让业主刮目相看!这是我作为工程人的信念,也是我们团队的承诺。
项目进场之初就面临着工期压力,第一块底板浇筑的节点,是我们交给业主的第一份答卷。我一边倒排工期,部署“人材机”及场地,组织各项资源进场,一边带着管理人员学制度、盯施工,让现场快速进入状态,确保方方面面都能达到业主的管理要求。最终,我们用四个月的时间,追回进度计划,赢得了业主的高度信任。
“周裕桂以身作则,团队带得好,执行力非常强!”业主在会上的公开肯定,更加坚定了我要做到最好的决心。
丰茂——与团队一起成长
项目开展志愿服务沙龙活动
这个团队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,那就是团结,我们每个人都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
项目有个微信群,群名叫“自然欢乐跑:目标五公里”,大家平时都会在群里晒运动记录,其中我的记录是最多的,甚至出差,我也会坚持打卡。我不但自己跑,也积极带动项目伙伴们一起。今年元旦,项目就组织了一场开年欢乐跑,我自掏腰包设置奖金,吸引了近20余名员工踊跃参加。跑步成为了团队疏解压力、调整状态的重要方式。
项目的大小活动,我都积极号召、带头参加;项目各项制度,我更是认真对待、带头执行。一次月度履职考核结束,有员工对考核方式提出异议,我和这位员工深入沟通后,第一时间召开班子会,对考核制度进行了优化更新。到现在,“用制度管项目”已经是全员共识。
迄今为止,我所负责的项目已成长出十余名班子副职,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,看到大家取得了新的成绩,也让我感到非常的自豪。
周裕桂在深圳市工务署大会交流
截至目前,项目获评首批全国建筑行业农民工素质和技能提升站示范点、深圳市青年文明号等多项荣誉,在中建集团安全生产专项督查中获检查组高度认可,给予最高评价等级,在业主第三方评估安全年度排名第一、履约评价优秀。如今,看着深圳自然博物馆正在一步步从图纸变成现实,作为工程的建设者,能够见证这座文化地标成长,我由衷地感到光荣和自豪。
“路虽远行则将至,事虽难做则必成。”青年,应该是奋进的模样,怀揣梦想,勇敢向前,在做好每一件小事、完成每一项任务、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、显担当,才能不负青春、不负时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