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信·和”小故事|“挑战不可能”的攻坚能手:李潇

发布日期:2024-08-14
【字体:打印

“信·和”小故事|“挑战不可能”的攻坚能手:李潇

李潇.jpg

李潇在项目工作

 

“这个小伙子不一般,能沉下去用心做事,迎上去主动攻坚,融进去沟通协调。”这是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的资深项目经理王晓冬对李潇的评价。

李潇,2020年加入中建五局,现任中建五局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C塔及相邻地块项目(以下简称“C塔项目”)东塔的栋号长。C塔,是粤港澳大湾区标杆项目,最高400米,建成后将成为全国双子塔第一高楼、深圳市第三高楼,体量大、工期紧、要求高,建设难度大。

面对项目建设过程中层出不穷的挑战,李潇总说:“不去做怎么知道完不成”。他一次次用行动攻坚“不可能”,赢得了团队的肯定。

 

“挑战不可能”: 11天冲刺正负零

“接到最新通知,4月20日东塔塔楼地下室必须出正负零。”4月6日,李潇和团队接到了新的任务。此时,东塔负一层夹层梁板仍在施工,3天后才可进行封顶施工工序,这就意味着团队要在11天内完成原本15天的工作量,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挑战。

“不去做怎么知道完不成,我们要是觉得干不出来那就真的干不出来了。”面对团队成员的愁容,李潇给大家鼓劲儿。 当别人还在议论是否能完成时,李潇抓住前一道工序还在施工的黄金期,白天按计划推进负一层施工,晚上带着团队研究封顶图纸,计算工程量、铺排计划。

 钢筋512吨、模板4800平米、支模架2700平米、钢管70吨、混凝土2000方……经过3天的努力,李潇团队对着图纸一点点计算出了全部施工用量。

与此同时,项目团队4次与业主、监理召开进度会,排布施工计划、沟通方案,重新确定分包单位工序衔接顺序,力求效率最大化。终于,他们赶在施工前确定了新的施工计划,11天内完成节点似乎有了可能。

工期要提前,就意味着资源调度更为复杂。一方面,项目调入大量工人投入东塔建设,最多200余名工人同步施工,较往常翻了一番,同时6个专业6道工序同时穿插施工,管理难度呈指数级增长。

于是,李潇几乎全天蹲守在项目建设现场,协调各方、跟进进度,确保施工安全、质量。每天晚上9点,李潇雷打不动地组织分包开生产例会,复盘当日施工情况,确保每日计划及时销项,明确次日施工计划。“李工每天都盯着计划表,一个个任务打勾,确保全部完成才会离开现场,少一点都不行。”分包负责人对李潇竖起了大拇指。

另一方面,项目场地有限、分包众多,6台塔吊要服务于项目部3.6万平方米的施工区域,于是塔吊成了项目最紧张的资源。各个分包都在争抢塔吊的使用时间,甚至有的材料进场后,等上1天才能吊装到指定位置,施工推进速度不可避免地降了下来。

“越是急的工作,越要仔细干!”李潇决定细化管理,每天晚上根据第二天工序排布,制定塔吊使用安排,解决谁用谁等、什么时候用、用多久等问题,充分调度资源,确保各分包施工需求得以满足。很快,项目施工进度又跟了上来。

最终,4月19日,李潇团队较业主要求节点提前1天完成了东塔塔楼出正负零,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,也赢得了业主的肯定:“五局管理团队高品质管理、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值得点赞!”

 

敢挑新重担:为800吨造楼机安装“支座”

6月10日,一项新任务交到了李潇手中:在6月30日前,完成东塔塔楼两层结构施工,并完成造楼机预埋件安装。

经过“11天冲刺封顶”的挑战后,20天完成两层结构施工,已经难不倒李潇团队,他们头疼的是“安装造楼机预埋件”的任务。

造楼机是C塔项目智能建造的关键环节,而预埋件安装则是造楼机方案落实的第一步,也是关键一步。“我们的造楼机空载800余吨,这14根预埋件是均匀受力的关键,必须确保安装在允许误差内,否则后果无法想象。”就像拼乐高一样,如果插孔无法对齐,那么两块积木也就无法顺利组合。

按照方案,东塔塔楼每层预计安装14个造楼机预埋件,但项目结构复杂,钢筋数量多、密度大,李潇团队则毫无造楼机预埋件安装经验。如何在密集的钢筋中将预埋件安装到位,又不损害原有钢筋?这给李潇团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。

面对全新挑战,李潇主动向有丰富造楼机安装经验的项目总工单宏伟取经,学习造楼机预埋件安装的各项要求,并转化为“清单”,一一向工人交底。同时,安排多个测量员核对误差,确保安装精度。从晨曦到星光,李潇寸步不离守在建设现场,紧盯着预埋件一点点被埋入预定位置。终于,首层14个造楼机预埋件顺利安装,误差不超过1cm,李潇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。

预埋件的问题解决了,又有新的挑战接踵而至。东塔进入地面施工后,施工面积较地下室缩减近50%,然而施工的各项材料进场越来越多,材料的堆放成为新的难题。

“办法总比困难多”,李潇总把这句口头禅挂在嘴边。很快项目团队有了新思路:既然塔楼空间无法扩展,那就向外“借”空间。经过多次讨论和验证,项目最终决定将塔吊由双排架变为三排架,将其中一部分外架作为材料操作平台,材料运转效率大大提升,棘手的材料运转问题也得以解决。

最终,28个造楼机预埋件成功,项目两层结构施工得以顺利完成。7月,造楼机将如约亮相C塔!

 

较真认真:对每一个细节了如指掌

作为一座超高层建筑,C塔造型奇特,结构复杂,工艺繁多,安全、质量标准均为行业最高;作为五局房建类“一号“工程,项目更要打造为全优示范标杆。“既然来了C塔,那就一定要做好。”李潇对自己说。

早晨六点,天刚蒙蒙亮,李潇便已经穿戴整齐,从宿舍出发前往项目现场参加完早班会。七点,李潇准时出现在东塔区域,绕着东塔塔楼外圈逐步检查到核心筒,临边洞口、钢筋绑扎情况、混凝土浇筑情况……即使已经走过无数遍,但他仍旧一点也不放过。

“夏工,1号柱箍筋存在大量漏绑、跳绑现象,马上安排工人过来逐一反工整改。”巡查到昨天施工的1号柱区域时,李潇发现钢筋绑扎质量严重不合格,立马给对应班组长和分包负责人打去电话,等待班组长带领工人整改。半小时后,看着隐患全部整改完成,李潇才缓和了严肃的神情,继续一天的工作。“李工平时很温和,但是涉及到安全质量,那是没得说。”现场工友谈到李潇时说。

自项目进场以来,李潇雷打不动的6点起床、7点巡查现场,养成了每日午饭后先去现场转一圈再休息的习惯,几乎80%的工作时间都待在现场。“我喜欢待在在现场,这样心里有数。”他说。

一次,项目经理王晓冬巡查到负一层3号柱区间时,突然问李潇:“4号柱区域钢筋用量多少?”

“4号柱钢筋32吨,比3号柱多了11吨。”面对突然的提问,没有犹豫,李潇立即给出了答案。

听到精确的回答,王晓冬点点头,随即又抛出一个问题:“这两根柱作业的钢筋工多少人?”

李潇稍一思考,便胸有成竹地报出答案:“21人”……

“小伙子不错,对自己负责的区域了如指掌,非常认真。”王晓冬脸上一下浮现出笑意,语气里满是肯定。

李潇之所以能对答如流,就是因为整天泡在工地的他,早已把东塔的图纸、工程量、各区域情况等细节摸得门清,这些数据早已印在他的脑海中。

如今,李潇在C塔经历了单边模混凝土浇筑、万方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、动臂塔吊安装、25 吨核心筒区域钢圆柱吊装等多个人生中的第一次。未来,他还将在C塔解锁更多第一次。C塔不仅是超级双子塔,更是如李潇一样的有志青年的“未来之塔”,他们的梦想也从此启航。(深圳分公司宣传管理 任思卓)


中建集团微信

中建五局微信

五局华南微信

网站地图  |  法律声明  |  常见问题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拖欠事项信访投诉受理方式

Copyright ©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08010180

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4545号

中国建筑办公信息系统
中国建筑移动办公系统
验证码:
CA登录  CA驱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