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华南故事】争当一块好“材料”——记“南宁市青年岗位能手”寇海龙
寇海龙
“他很有想法,在收料这一块经常能提出一些很好的点子。”这是同事们对寇海龙的评价。2018年7月寇海龙加入中建五局,担任收料员岗位,他总是以谦虚谨慎的态度,在开拓专业领域的道路上精益求精,不断探索学习,绝不让自己在技术上落伍,为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勤奋耕耘。
材料是我最珍惜的“财产”
现场材料是事关项目成本最重要的财产。初入职场,师傅就告诉他这个道理。他常会思考,“对不合格的及数量不足的材料应该怎么处理?”“下雨天气,材料和机械设备要何采取应急措施?”“工地上的器材、材料、管扣件台账的把关需要注意哪些问题?如何避免?”,怎么把材料用好,提高钢筋节约率,如何更好地实现材料管理与项目降本增效紧密结合,这是他日常思考的问题。他珍惜每一份材料,舍不得浪费,因为他知道一捆钢筋,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很高,所以在每次进行材料计划时,都和工程部管理人员沟通,做到数量准确,验收合格,提高材料周转率。针对劳务工责任心不强、爱惜材料意识不足等问题,他曾多次强调,“现场的一块砖,一锹砂子,都该合理应用”。在鹿寨棚改项目任职料帐员时,一次日常施工现场踩点,他发现了劳务工人在做承台基础时出现浪费材料的现象,当即对其开出1000元罚款单。“不就是一块砖、一点砂吗,能浪费多少!”被罚人员不以为意,之后劳务管理人员来到项目办公室,试图撤销罚款,但寇海龙坚持原则,“按规章制度办事,拒绝浪费材料是明确写在管理制度里的,此前也在周例会上强调过很多次,这次罚款是让大家重视这个事情,珍惜每一块材料。”此后,项目现场浪费的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。
每天两三万步的工地踩点
“微信步数就见证了我每天的工作轨迹,记录了我在现场走动的频率。”在鹿寨棚户区改造项目时,由于项目面积较大,前期打桩多,搅拌站最多的时候有四家,工作难度、强度和之前收尾的项目相比,无疑是加大的。他一人对接四家搅拌站,面临着现场情况复杂、人员流动大、对接难度大的困难,在现场与搅拌站之间来回协调沟通,他的微信运动步数,常常以每天2-3万的步数排在朋友圈前列。打桩是一项重要工作,需要泵车司机、搅拌站与现场施工配合完成。有次,一辆泵车在现场已经等待3个多小时,还迟迟没有进行打桩工作,泵车师傅的耐心在逐渐消耗,“我要回去了!”师傅突然爆发,“因为现场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时遇到了点问题,很抱歉耽误了些时间,但您如果在这时候走了,我们需重新跟搅拌站联系,重新发泵车,可能会耽误现场进度,打好的桩可能面临塌孔,还请体谅。”他安抚泵车司机的情绪,讲明其中的厉害关系,司机同意留下来等待下一步的工作安排,寇海龙随即跑去和施工员沟通,了解现场打桩情况,并帮忙协调打桩事宜,最终打桩工作顺利进行。
尽管白班和夜班轮流转换,工作量大且紧急,寇海龙都尽力完成任务并安排得井井有条,他通过云筑网系统保证物资招标及电商采购合规化,通过账务系统保证材料成本归集准确及时,通过物料验收系统与轻量化验收系统相结合,保证物资进出场实现信息化管理,通过资产盘活系统保证模板、木枋等材料的及时调拨,严格管控物资有效周转,避免项目盲目采购。项目前期工期紧工作繁忙,是挑战却也是加速自身成长的好时机,在把本职工作做好之余,寇海龙还积极学习了料账工作,增加自身技能,拓宽知识领域。
挑战自己拿下第一
2019年8月,因工作调动,寇海龙到柳州华润幸福里项目任料账员。当时项目处于主体施工阶段,工期紧凑,他做好料账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收料。恰逢公司举行第一届“青·匠”文化节暨技能比武大赛,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公司的技能比武,并获得物资技能比赛二等奖,给予了他信心鼓舞,但还有一点遗憾,因为在工作中他一直力争上游,永争第一,在2019年下半年绩效考核中获得大家的认可,被评为A。2020年9月,第二届“青·匠”文化节启动,他继续报名参赛,下定决心参赛后,他在工作之余紧张备赛,早上到现场验收材料,保证材料及时进场,中午如果来材就完全占据了休息时间,但不论多忙多晚他都坚持挤出时间来备战,最终,在20多位竞技选手中脱颖而出,斩获物资综合线条比赛一等奖,并荣获“南宁市青年岗位能手”称号。2020年10月,寇海龙顺利通过项目材料主管工程师预选,进入后备库。他总是执着向前,突破既定边界,向着“拿下第一”的目标全力冲刺,释放自身的无限潜能,主掌人生风向。(李佩佩、黄月薇)